|
捏在手中的玻璃世界
第一次見到Sunny是由我們處長羅克斯先生介紹的,她微笑著對我點了點頭,心?堨蕙Q不知道?何處長會特別介紹她讓我認識,處長就開口說了。原來Sunny是「1998-99 Australia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Taiwan)」的獎學金得主,由於當時的申請方法和審核的程式和後來的「澳台企業獎學金」不同,與獎學金的得主也沒有直接接觸,以致於她本人站在我面前卻認不出她來。 王鈴蓁(Sunny),2001年3月畢業于澳洲國家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藝術系碩士學位,主修玻璃藝術。Sunny畢業後可沒閒著,當年的四月到八月間在坎培拉舉辦個人的特展;十一月份在墨爾本參加由十一位藝術家所合辦的聯展「AXIA Modern Art - New Glass, New Talent」。她今年的計劃除了打算在臺灣辦個展之外,還要在五月份時回到澳洲參加她在ANU的大學教授的紀念展,名?「DIALOGUE - Stephen Procter and Friends」。這是由一群懷念他的學生及友人所舉辦的展覽,Sunny負責完成他生前還未來得及完成的其中兩件作品。提到這位在去年七月病逝的Stephen Procter教授,Sunny心中有無限的追思及感激。 1995年,甫從大學商業設計系畢業的Sunny在新竹一家做玻璃製品外銷的工廠負責?品設計。一年多後因?工廠縮編,Sunny便離開而到了琉園。在琉園的那段時間,奠定了Sunny玻璃藝術的根基,也讓她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 Stephen Procter。那年Stephen參加了由澳洲和台灣政府所辦的「藝術家交換」(Eachange Artist)計劃,他是第一位因此計劃來到臺灣的澳洲藝術家。在臺灣的那段時間?堙AStephen利用琉園的場地創作他的作品,而當時他的助手就是Sunny。 雖說Sunny進入琉園開始就是在製作玻璃藝品,從製圖到吹玻璃,她都熟悉,但如果要能在技巧上有所精進卻是有困難的。園內偶爾會請外國藝術家到現場指導,但其他時候都是得靠自己看書籍或錄影帶揣摩,所以當Stephen到園內借用場地創作時,Sunny透過這個機緣從他那?媥ヮ麭\多了技巧,對材質也更瞭解。Stephen看出了Sunny對玻璃藝術的喜愛,卻也知道在沒有足夠經費的情形下Sunny沒辦法到澳洲跟在他身旁學習。 在Stephen回到澳洲一個月後的某一天,Sunny突然收到了Stephen訊息,原來這一個多月以來Stephen透過不同的管道幫Sunny找尋可申請的獎學金。當時距離獎學金申請的截止日已經很近了,但Stephen 還是盡可能的幫Sunny將所需文件備妥,在截止收件之前將申請遞了進去。如 Sunny所預期的,名單公佈時她落選了,在沒有足夠時間準備的情況下,她成?後補的第一位人選。隔了一年,出乎意料之外的,由於正選學生其中一人無法成行,Sunny便遞補上去,讓她出國進修的計劃終能實行。 Sunny在ANU的那年,她大部份的時候是在工作室內做作品及找資料,但還是得定時與教授討論作品及出席相關課程,發表計劃及進度報告。在創作的過程中,她必須花很多時間實驗,才能作出最符合她要求的作品。不在工作室的時候,她可以自由的參加自己想去的課程。在與指導教授與同學的討論中她發現 ─ 在澳洲,學校希望學生做「單點」發展;在臺灣則是「多點」發展。所謂單點即是針對單一主題發展,而非多主題。寫論文時教授也要Sunny真實對待自己的感受,將心中真正的想法表達出,就算只是樸實、簡單的一個想法,而不須用華麗的文字來修飾,只要將原意真實表達。 在參展的經驗中Sunny對不同國家的藝術發展也有她個人的見解。澳洲當地人民對作品本身的感覺與反應很直接,不因藝術人員的名氣大小而有所差異,對藝術從業人的獨創性也都很尊重。在台灣,Sunny發現往往一位藝術家的名氣與其作品所受歡迎的程度有相當高的關聯性,這種現象讓新進的藝術人員很不容易受到廣泛的認同。 Sunny目前除了積極洽談在台灣辦展覽之事及準備作品之外,她還擔任鶯歌高職美工科的兼任老師。她說,台灣的學生對藝術的學習能力很強,但大部份的學校對學生都是做多方面的教學,對玻璃藝術並沒有完整的規劃,所以就教育的角度來看,Sunny認為玻璃藝術還有很多的成長空間。Sunny更希望自己能夠在教育的領域中推動玻璃藝術的普及,讓更多學生了解何謂玻璃藝術,進而對這項專業藝術有更深入的鑽研。 |
澳洲教育中心 澳洲政府教育部唯一駐台官方機構 地址:台北市基隆路一段333號26樓2602室 郵遞區號110 電話:02-8725-4150 傳真:02-2720-2814 E-mail: aec@aec.org.tw 網址: http://www.aec.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