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中澳雙方的學術交流是本教育處最重要的工作重點之一。學術國際化一向是澳洲各大學發展重要的一環,藉由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來推動兩國校際之間,甚至是官方人員的互訪,以達到教學經驗觀摩及教育理念溝通的目的。
◎澳洲教育之國際化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Australian Education)
『國際化』一直是澳洲教育的特色之一,尤其是大學部分。有多所古老的澳洲大學在早期設立時,便遵循著名的歐洲與英國大學的模式,甚或得到那些大學的協助。這樣的交流與合作關係一直持續至今。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澳洲教育國際化的腳步加速發展,透過可倫坡計畫
(Colombo Plan)將觸角延伸至亞太地區,澳洲大學便與亞太地區的學校開始建立交流與合作關係。
自西元1980年代中期起,由於澳洲體認到該國在世界中的地位,澳洲各層級教育機構便更加注重國際化,透過下列各種方式建立交流與合作關係:
- 正式校際交流與合作協定 (Formal Agreements)
澳洲大學透過『澳洲大學委員會』(Australian Vice Chancellors Committee;澳洲各大學校長所組成之委員會),與世界各國之大專院校聯盟簽訂交流與合作協定,涵蓋的國家包括了:日本、德國、瑞典、奧地利、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大陸、法國與印度;協定內容則包含了:學生與師資互換、共同研究合作、資訊互享。這些協定為校與校在進行交流與合作前便設定了基礎。正式校際交流與合作協定當然並不只侷限在大學部份。不久前,澳洲技職教育聯盟
(TAFE Directors Australia) 與台灣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為促進兩地技職教育與訓練之交流,便簽訂了交流與合作協定。
- 參與國際組織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澳洲各教育組織與機構,皆積極參如亞太經和會 (APEC) 等等之國際組織。這不但可使澳洲與國際高等教育發展並駕同趨,並可進行發展或解決如『雙方學資歷認證』等主要議題。
- 海外活動 (Offshore Activities)
許多澳洲教育機構開始與海外機構合作,在世界各地開設各種教育課程。此種合作方式,可透過澳洲學校與他國合作機構,採遠距教學方式的雙連制而達成。有一些大學甚至在他國設置海外分校。
- 學生交換 (Student Exchange)
幾乎所有的澳洲大學皆參與『亞太大學交流』計畫 (University Mobili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簡稱UMAP)。『亞太大學交流』計畫之主要目的,是讓亞太地區之大學生有機會至亞太地區之他國居住與求學一段時間,以便更加瞭解亞太地區各國之文化、經濟及社會風俗。在西元1999年度中,有11位澳洲學生獲准透過該計畫至台灣研習與生活。其他層級之教育機構,亦透過與他國學校建立交流與合作計畫,積極進行各種學生交換計畫。
- 共同研究合作 (Research Collaboration)
『研究』原本就不是『閉門便可造車』,因此,它便成為教育國際化的重點工作之一,尤其是在高等與技職教育方面。如『澳洲研究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之類的澳洲全國性研究政策與金費補助單位,便可替澳洲研究者扮演穿針引線的工作,與國外研究伙伴進行共同研究合作計畫。『國際化』是澳洲研究會的首要重點工作之一。
- 國際學生 (International Students)
在澳洲進修與升學得國際學生,是澳洲在國際化過程的要素之一。在西元1998年,約有147,000位國際學生至澳洲求學,其中約有6,400位是來自台灣。由於國際學生的因素,澳洲所提供的求學生活更加多元化。
◎國際化的利益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國際化可衍許多利益,其中,有許多是經由上述各項活動而自然產生的;而其他的益處則包括有:
- 經由教育交流而擴展國與國之雙邊關係。
- 國際化可使澳洲學校更能體認,並符合國內社會、經濟與就業市場在走向國際舞台時所衍生的需求與挑戰。有許多學校變成以企業化的精神來經營與管理學校,課程內容等等並且更加創新,來符合不同學生的需求,而使學校在日益競爭的國際環境中繼續茁壯。
- 國際學生對澳洲學校與社會有許多貢獻,包括了:豐富文化內涵,引進國際生命力,及帶來豐盛的經濟利益。
- 國際化可提供澳洲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各校除了提供更多樣化的課程之外,為了符合國際學生的需求,並開設更多以國際為焦點的課程;這對澳洲當地的學生也產生了許多利益。
◎澳洲教育國際化之管理
(Manag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Australia's Education
System)
如上所述,澳洲各級教育的監督與管理責任分別隸屬於州政府或聯邦政府,因此,各州政府以及聯邦政府皆設有專職機構處理澳洲教育的國際活動。除此以外,各層級教育所設立的聯盟或組織,也會發展與監管該層級教育的國際活動;而各級學校也會視其學校屬性,自行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總括而言,隸屬於聯邦政府的『澳洲國際教育處』(Australia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以及澳洲各大學共同成立的『澳洲大學校長委員會』(the Australian
Vice Chancellors Committee),和技職教育機構共同設立的『澳洲技職教育聯盟』(TAFE Directors
Association) 在澳洲教育的國際活動之發展與管理方面,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 澳洲大學校長委員會
(The Australian Vice Chancellors Committee,簡稱AVCC)
『澳洲大學校長委員會』是澳洲大學所共同成立的代表組織,其董事會由澳洲37所公私立大學所組成,主席是由出席代表投票選出,任期為期兩年;該委員會的運作經費來自其會員大學。
『澳洲大學校長委員會』除了可視為查詢澳洲大學的資訊中心之外,它在促進澳洲高等教育在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欲得知該組織之活動、出版品與詳細聯絡資訊,可上網查詢,網址為:http://www.avcc.edu.au
- 澳洲技職教育聯盟 (TAFE Directors
Australia,簡稱TDA)
『澳洲技職教育聯盟』是一個新近成立的組織,代表澳洲大部分的技術專業學院 (TAFE)。該組織在技職教育系統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就如同『澳洲大學委員會』在高等教育系統所扮演的角色一樣。
『澳洲技職教育聯盟』也相當支持澳洲技職教育系統的國際化與各項國際交流活動。欲得知該組織之活動、出版品與詳細聯絡資訊,可上網查詢,網址為:http://www.tda.edu.au
- 澳洲國際教育處 (Australia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澳洲國際教育處』(Australia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簡稱AEI) 是澳洲政府為了促進澳洲教育國際化,並向世界各國推廣澳洲各級教育與訓練所設立的專責機構,它隸屬於澳洲聯邦政府的『教育、科學暨訓練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簡稱DEST,相當於台灣的教育部),與澳洲政府在國際教育與訓練的政策發展與國際活動息息相關。
『澳洲國際教育處』透過該國在世界各地所設立的大使館、領事館、辦事處等領事單位,派駐教育官員並設立『澳洲教育中心』(Australian
Education Centre),以達成『澳洲國際教育處』所肩負與他國的教育交流任務與服務(政府對政府,或機構對機構)。
『澳洲國際教育處』派駐在台灣的單位是『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教育處』(AEI Taiwan),附屬在澳洲政府在台所設立的代表處『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Australian
Commerce and Industry Office,簡稱ACIO) 之下,詳細聯絡細節如下:
艾培德女士(Ms. Peta Arbuckle)
處長 (Director)
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教育處 (AEI Taiwan)
住址:台北市基隆路一段333號26樓2602室
電話:02-87254150
傳真:02-27202814
網址:http://www.aec.org.tw
Email: Peta.Arbuckle@dfat.gov.au
當台灣學校在收集澳洲學校資訊或欲與澳洲學校建立交流時,『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教育處』可扮演『單一窗口』,提供各種服務。除此以外,附設的『澳洲教育中心』可免費提供澳洲各級學校的資訊,給欲前往澳洲升學或進修的台灣學子。
◎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教育處在台澳校際建立交流與合作關係時所扮演角色
Role of AEI in Establishing
Linkages
做為一個官方代表機構,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教育處在台澳校際建立交流與合作關係時,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一個成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需要下列要素才能達成:
- 雙方在某一領域皆有共同建立交流的意願與興趣。
- 雙方皆與擁有足夠的人力與經費資源,俾使合作案能順利進行。
- 在雙方機構內皆有負責的單一聯繫窗口(需具有高度意願與能力),以俾使合作案能進行。
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教育處並無法提供上述這些要素,它們必須來自意欲建立交流關係的機構本身。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教育處能做的是,協助這些機構找到適當的合作伙伴,並導引雙方開始對談,但合作案是否能順利達成,仍端賴雙方的努力。
欲洽詢有關教育交流及學術合作事宜,請聯絡:
110台北市基隆路一段333號26樓2602室
電話:(02) 87254150 傳真:(02) 27202814
網址:http://www.aec.org.tw
Email: aec@aec.org.tw

|